袖珍型企业占据整体企业的绝大多数,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这类企业是首先被整合淘汰的企业。2000年前后,全国方便面企业有1500家左右,行业产值400亿元左右。2000—2010年的10年间,随着行业的成长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方便面行业产值近800亿元,产值规模翻了一番,但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的前提下,行业企业数量从1500家下降为150家,90%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如果再延伸到2015年分析,整个方便面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康师傅占据行业50%以上的市场份额,统一从2010年调整为“挑战战略”,依托老坛酸菜面实现了逆势上升,回到“老二”的位置。方便面行业的CR4(产业集中度)大于85%,方便面行业进入了绝对垄断的产业成熟期。同时,除了康师傅、统一、华龙、白象四家领袖型企业之外,行业内存活的企业规模都在5亿元以下,而这部分袖珍型企业都处在经营亏损、生死挣扎状态。
啤酒产业也和方便面产业有极为相似之处,2000年左右,全国啤酒企业近2000家,2015年全国啤酒企业不足200家,90%以上的企业在15年间被淘汰或者被兼并,而雪花、青岛、哈啤、燕京四家企业占据行业90%以上的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类似于上述两个行业,包括家电、农资、化妆品行业,按照“三四律”竞争原理,即行业第一名的企业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第三名4倍的时候,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就趋于稳定。如果没有意外发生,这个行业很难再出现黑马型的企业。
通过对行业的总体表述,就是为了告诉企业,如果不能有预见性的战略,并通过这种预见性战略完成对企业的成长路径规划,那么企业命运就没有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行业发展的自生自灭状态。从这个角度说,也许很多企业会嗤之以鼻,原因是没有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会认为自己没有把握企业的命运,更不认同企业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很多企业决策者认为,自己所有的辛苦和努力就是为了让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实现基业长青,做成百年老店。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地方,管理学有一个词叫“积极的惰性”。意思是我们积极的努力和付出是表面的,也是无用的,因为我们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的积极总是在战术层面,没有围绕战略实施战术行动,没有深刻理解战略是战术的总和,甚至是误解了“战略是战术的总和”这句话,深陷于战术就会被日常事务缠身,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而紧紧抓住企业战略这个“纲”才能做到战术这个“目”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