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众森管理咨询公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对象是有情感和思想的人,不是物,人是一个生命有机整体,是群体智慧活动与工作动物,对人不能拆开来、掰碎来,脱离人文环境和工作群体来管理和研究。
人是有思想和有情感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要有整体性和系统的生命观,对人性的认识,对人的需求假设都应有新思维。
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最大问题是把人当成物,试图通过对物的标准化管理来实现对人的效能提升。但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价值创造主体的时代,对人的管理一定是作为生命有机体来看待。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整体,不能用二元对立思维将人简单分为好人与坏人,对人性简单分为善与恶,我认为,善与恶是一体两面,没有善就没有恶。人是变成善还是恶,取决于内在价值追求和外部环境影响。在一个人身上善恶是一体化的,是动态转化的,好人可能会变成坏人,坏人可能会变成好人。在外部环境下可能会动态转换。这是对人性善恶的认识,我认为要用量子力学思维及灰度思维来看。
同时,对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假设也要转变。过去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一直认为物质与精神是分层次的,认为人的物质追求是低层次的,只有人的精神追求才是高层次的。其实物质跟精神也是一体两面,也是态叠加,没有高低之分。高精神追求的人也有强烈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也会带来强烈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跟精神需求是平行的。虽然对每个个体来讲,对物质精神的要求程度、层面是个性化的,是不同的,但整体上物质需求跟精神需求没有高低之分,它们也是态叠加。
这意味着我们对人进行管理的话也不能是二元思维,简单把人当成好人和坏人,而是要有灰度思维。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型人才,他们往往是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没有高山就没有深谷,优点特别突出的人,其缺点也同样突出。伟大的人也有缺陷,且缺陷往往很明显。所以我认为人要发挥长板优势,不要一味补短板,短板不是自补而是互补,某种意义上要保留你的缺陷,才能将优势发挥到极致。那每个人的缺陷靠谁来补?靠别人来补,尤其在社会协同环境之中,更要强调“长板理论”和“优势理论”,更要强调对人的灰度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