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大多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这样,会计数据在反映企业真实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均会带入财务指标当中。大多数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历史的和现在的经营情况,而企业价值却要求反映现有经营行为对未来价值的影响,即蕴含对未来价值的预期成分。财务指标主要是偏重于企业内部评价,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做出分析,而企业并非是一个孤立体,它有其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财务指标往往忽视了对外部环境,例如客户、市场等方面的分析。由于会计分期等固有的限制,来自会计报表的许多财务指标都是滞后的,而且财务业绩是各部门、各项活动的综合结果,还要进行复杂的分析才能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使反馈的时滞更为严重。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揭示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而许多非财务因素往往是未来成功的关键动因,将其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可以形成面向未来的前馈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通过分析确定了企业成功的关键点,但对应此关键点的衡量指标却是主观选取的,选取哪些指标,选取多少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选取的是否是最佳的衡量指标缺少准确性。同时,在指标的设定上就不可避免地会有人为主观操作性,管理人员可能会选择其做得较好,可以体现其业绩的指标,或者是一些较为容易实现的指标。非财务指标大多是一些定性指标,不如定量指标的可操作性强,还不能起到较好衡量结果的作用。一些最优的非财务因素正是由于它的缺乏可操作性而被最终放弃。企业为了更好地衡量绩效而选取一些非财务指标,需要企业在财务报表之外收集其他的相关信息,对于一些相关行为要进行细分,从而也相应提高了企业搜集信息的成本。
哈尔滨众森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看到,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中不可计量的、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经营行为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单纯地使用财务或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都难以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价值这一概念的含义是比较广的,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既包括企业的经济价值,还包括社会价值,不能仅仅用单纯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它还应该包括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外部性的非财务指标,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体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为了将当前的成功与未来持续的发展联系起来,有必要在衡量企业业绩时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都包括进来,从而使评价指标能全面反映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尽可能全面、真实地体现企业的价值,引导企业行为。
绩效评价体系要想实现真正的平衡是比较困难的,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种权衡关系,是企业在权衡各种利弊关系及限制条件下做出的次优选择,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成本与效益的综合考虑;指标的主观局限性;衡量目标最终能否转化成财务成果;各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的协调。投资者、管理层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重点不同,因此,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就是在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差异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是一种权衡的结果。 |